世界休闲养生网

雨水时节话养生

雨水时节话养生


作者:佚名       来源于:世界休闲养生网

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;
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意思是说,雨水节气前后,万物开始萌动,春天就要到了。

今日“雨水”节气,气温逐渐回升,降水逐渐增多。近段时间属于乍暖还寒的时节,要注意“春捂”保暖。

防“倒春寒” 春捂要恰到好处

“雨水”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,也是最容易出现“倒春寒”的节气,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,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。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,容易诱发冠心病、心肌梗塞等;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,导致感冒和发烧。

预防“倒春寒”首先想到“春捂”,但“春捂”要恰到好处,否则反而不利于健康。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。具体的“春捂”原则是“下厚上薄”,捂的重点在于背、腹、足底。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“阳脉之海”——督脉,减少感冒几率;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。有句保健俗语叫“寒从脚下起”,脚下神经末梢丰富、敏感,“春捂”要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。

饮食养生

中医认为肝主生发,春季肝气旺盛,肝木易克脾土,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,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。雨水节气之后,随着降雨有所增多,寒湿之邪易困脾脏。同时湿邪留恋,难以去除,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。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,保持肝气调和顺畅,在饮食上保持均衡,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。   

春季气候转暖,早晚较冷,风邪渐增,常见口干舌燥现象,宜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以补充人体水分及营养。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,尽量少吃辛辣、油腻食物。其次,要注意健脾利湿,少食生冷之物,以顾护脾胃阳气。可适当多食大枣、山药、莲子、韭菜、菠菜等,北方人食疗多以粥为好,可做成莲子粥、山药粥、红枣粥等。

起居养生

      俗话说“立春雨水到,早起晚睡觉”。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,晚上睡觉不再像冬季那么冷了,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此时顺应春天阳气生发、万物始生的特点,逐渐从“秋冬养阴”过渡到“春夏养阳”的时间,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,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,比如阳虚怕冷,睡不着还多梦等。

睡觉前按摩腹部是一种养护阳气的好方法。仰卧床上,以肚脐为中心,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。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,排除脾胃湿毒,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,有利于睡眠质量。

运动养生

雨水属早春节气,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。因此,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,以使肝气慢慢和缓的上升,避免因为体内能量(中气)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,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、上火等症状。可适当做些散步、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。

情志养生

精神上应保持心情愉悦,清心寡欲,不妄劳作,以养元气。




上一篇小雪时节话养生

下一篇返回列表



 【相关文章